学习、鉴赏诗文,是我国古代早有一种流行广泛且公认有效的方法。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唐朝·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曾恨人间千里隔, 更堪天上九门深。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锁圆灵象纬沈。 目断枚皋何处在,阑干十二忆登临。
唐朝·才开便落不胜黄,覆著庭莎衬夕阳。只共蝉催双鬓老, 可知人已十年忙。晓窗须为吟秋兴,夜枕应教梦帝乡。 蜀国马卿看从猎,肯将闲事入凄凉。
唐朝·腻若裁云薄缀霜,春残独自殿群芳。梅妆向日霏霏暖, 纨扇摇风闪闪光。月魄照来空见影,露华凝后更多香。 天生洁白宜清净,何必殷红映
唐朝·海燕初归朔雁回,静眠深掩百花台。春蔬已为高僧掇, 腊酝还因熟客开。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 谢公难避苍生意,自古风流必上台。
唐朝·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祖竹定欺檐雪折, 稚杉应拂栋云齐。谩劳筋力趋丹凤,可有文词咏碧鸡。 此别更无闲事嘱,北山高处谢猿啼。
唐朝·九清何日降仙霓,掩映荒祠路欲迷。愁黛不开山浅浅, 离心长在草萋萋。檐横渌派王馀掷,窗袅红枝杜宇啼。 若得洗头盆置此,靓妆无复碧莲西。
唐朝·玉皇新复五城居,仙馆词臣在碧虚。锦砌渐看翻芍药, 锁窗还咏隔蟾蜍。敢期林上灵乌语,贪草云间彩凤书。 争奈沧洲频入梦,白波无际落红蕖。
唐朝·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风流近接平津阁, 气色高含细柳营。尽日卷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唐朝·一片苔床水漱痕,何人清赏动乾坤。谪仙醉后云为态, 野客吟时月作魂。光景不回波自远,风流难问石无言。 迩来多少登临客,千载谁将胜事论。
唐朝·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乡思旋生芳草见, 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 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
唐朝·戍火三笼滞晚程,枯桑系马上寒城。满川落照无人过, 卷地飞蓬有烧明。楚客早闻歌凤德,刘琨休更舞鸡声。 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唐朝·丛祠一炬照秦川,雨散云飞二十年。长路未归萍逐水, 旧居难问草平烟。金鞍正伴桐乡客,粉壁犹怀桂苑仙。 何必向来曾识面,拂尘看字也凄然。
唐朝·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唐朝·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抛来簪绂都如梦, 泥著杯香不为愁。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
唐朝·云情鹤态莫夸慵,正上仙楼十二重。吟逸易沈鳷鹊月, 梦长先断景阳钟。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 何事春来待归隐,探知溪畔有风松。
唐朝·往事何时不系肠,更堪凝睇白云乡。楚王城垒空秋色, 羊祜江山只暝光。林下远分南去马,渡头偏认北归航。 谁知此日凭轩处,一笔工夫胜七襄。
唐朝·落尽红芳春意阑,绿芜空锁辟疆园。嫦娥断影霜轮冷, 帝子无踪泪竹繁。未达东邻还绝想,不劳南浦更销魂。 晚来虽共残莺约,争奈风凄又雨昏。
唐朝·昔年离别浙河东,多难相逢旧楚宫。振锡才寻三径草, 登船忽挂一帆风。几程村饭添盂白,何处山花照衲红。 不似投荒憔悴客,沧浪无际问渔翁。
唐朝·草白烟寒半野陂,临江旧宅指遗基。已怀湘浦招魂事, 更忆高唐说梦时。穿径早曾闻客住,登墙岂复见人窥。 今朝送别还经此,吟断当年几许悲。
唐朝·暖泉宫里告虔回,略避红尘小宴开。落絮已随流水去, 啼莺还傍夕阳来。草能缘岸侵罗荐,花不容枝蘸玉杯。 莫讶诸生中独醉,感恩伤别正难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