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姓/淳于姓|淳于姓起源|淳于姓名人|淳于姓家谱|淳于姓全国分布

淳于姓

淳于源出:淳于(Chúny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

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到唐代中期,唐宪宗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与纯字同音,遂在避讳之列,乃去淳为于姓。

五代以后,有于姓恢复祖姓,仍复姓淳于。

得姓始祖:淳于公。从《水经注》上推敲,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周武王时,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号为淳于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而姓淳于。

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唐宪宗年间,因要避御名,而改为于氏。

古代的斟灌国,根据考证,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二、迁徙分布(缺)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

淳于氏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后来因徙迁,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

堂号德感堂:后汉时有淳于恭,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

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淳于姓宗祠通用对联]淳于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滑稽载传;博士知名。

——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能言善辩)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时,他到赵国求援,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因此而退兵。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未曾受过屈辱。下联典指淳于髡的后人淳于越,官博士,以敢谏著名。

淳于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大槐国梦婚公主;太仓长幸育女郎。——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淳于棼,梦入大槐国为驸马故事。

下联典指汉淳于意为齐太仓长,尝得罪,其女淳于缇萦愿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为之废除肉刑。

保障拜登州刺史;昆弟皆隋季忠臣。——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淳于难,隋末兵乱,与弟郎帅众保障,民赖以安,拜登州刺史。下联典指唐淳于朗,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后为宰相。淳于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保障拜登州之刺史;昆弟皆隋季之忠臣。——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同上。

上联典指唐淳于难。下联典指唐淳于朗。

学擅纵横,讽谏罢通宵之饮;医传素问,缇萦有少女之贤。——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淳于髡,滑稽多辨,宣王好隐,又好为长夜之饮,髡说之隐,并被听从。

下联典指汉淳于意,少喜医方术,尝得罪,其女缇萦上书请代父赎罪,文帝为之除肉刑。

附录:[淳于姓典故、趣事]缇萦救父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身低微,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是个不得宠的妃子。

她怕住在宫里受吕后的陷害,就请求跟着儿子住在代郡。住在代郡不像在皇宫里那么阔气,因此,娘儿俩多少知道一些老百姓的疾苦。汉文帝即位不久,就下了一道诏书说:一个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

为什么要把他的父母妻儿也一起逮捕办罪呢?我不相信这种法令有什么好处,请你们商议一下改变的办法。

大臣们一商量,按照汉文帝的意见,废除了一人犯法、全家连坐(连坐,就是被牵连一同办罪)的法令。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治病,出了名。

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

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治。

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玻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可没有儿子。

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

那奏章上写着: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

这回儿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

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

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

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

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1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

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五百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三百板子。

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

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

汉文帝废除肉刑,看起来是件好事。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弊病不少。

有些犯人被打上五百或三百板,就给打死了,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刑罚。

后来到了他的儿子汉景帝手里,才又把打板子的刑罚减轻了一些。

南柯一梦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见他生得一表人才,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又并被钦任南柯郡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勤政爱民,把南柯治理得很好,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官位显赫,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家庭美满,万分得意。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奉旨率兵拒敌,但屡战屡败,接着他的妻子金枝公主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于是便辞去太守职务到京城,但从此失去国君宠信。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心惊气急这余,猛然惊醒过来,见眼前仆人正在打扫院子,两位友人在一旁洗脚,落日余晖还留在墙上,而梦中经历好像有如已历一生。

淳于棼遂将梦境告诉众人,大家都感到惊奇,便一齐来到大槐树下,果然掘出个很大的蚂蚁洞,旁有孔道通向南枝,另有小蚁穴一个。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一鸣惊人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

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

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1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

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

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

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物以类聚物以类聚源于《战国策齐策三》。

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七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个贤士那不得了了。

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七个贤士,照此下去,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都容纳不下了吗?淳于髡听后说: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在上道。

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洼地里去找,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寻,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

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在一起,我淳于髡可算是个贤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荐贤士,就像是到河里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给您再推荐一批贤士,哪里会只有这七个呢!后来,人们把它概括为物以类聚。

现在,常用来比喻趣味相投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含有贬义。

家族名人:

历史名人淳于髡:战国时齐国文士。博学多闻,知识丰富,口才好,善于答辩,说话幽默滑稽。当时诸侯并侵,百官荒乱,淳于髥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说之以隐,并见听从,以为诸侯主客。

淳于越:战国时齐国博士。李斯和淳于越是一对好兄弟,身居相位的李斯,为了迎合秦始皇统一言论的需要,上表焚书,当即遭到太子老师、博士淳于越的反对。李斯意识到,焚书之议势在必行,却又担心性格耿直的淳于越强谏惹祸,想方设法劝导他,可是淳于越还是触犯了律令。在李斯的袒护下,淳于越免于死罪,革职回乡。为了保护储君,在回乡路上,他又为扶苏代言,泣血上表,谏阻焚书,终于招来杀身之祸。在刑场上,监刑官李斯和死囚淳于越互吐心声,阐明各自的人生观。

淳于越舍生取义,与诗书共存亡,死得坦然;李斯保住了禄位,却遭受天下读书人的唾骂。

淳于量:字思明,南朝陈车骑将军。

其先济北人,世居京师。

父文成,仕梁为将帅,官至光烈将军、梁州刺史。淳于量少善自居处,伟姿容,有干略,便弓马。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马,令往事焉。

起家湘东王国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参军。

累迁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馀载,兵甲士卒,盛于府中。荆、雍之界,蛮左数反,山帅文道期积为边患,中兵王僧辩征之,频战不利,遣量助之。

量至,与僧辩并力,大破道期,斩其酋长,俘虏万计。以功封广晋县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太守。

历为新兴、武宁二郡太守。

淳于恭:字益孙,东汉北海淳于人,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

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淳于恭的哥哥淳于崇死后,淳于恭亲自抚养哥哥留下的儿子,他教侄儿读书学习,侄儿如果做错了事,淳于恭就用棍子打自己以感化侄儿。侄儿看了非常惭愧,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淳于长:字子鸿,西汉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虽无权势,但母族十分显赫:其姨娘王政君,是元帝刘奭的皇后,成帝刘鷔的皇太后;其大舅王凤是大司马、大将军;二舅王谭、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也于同一天分别被封为平阿侯、成都侯、红阳侯、曲阳侯和商平侯,一时有"五侯"的盛名。

基于此,他20来岁便当上了黄门郎,可以出入于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从此,他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计地接近和讨好成帝,渐渐取得了成帝的信任,很快升为卫尉,成为九卿之一。

淳于诞:后魏时蜀汉人。他的父亲兴宗为南安太守。

他十二岁时随父亲前往扬州,但在路上其父被盗贼所害,他倍感哀伤,誓要奋发,倾资财结交宾客,半月内遂得复仇,破贼樊文炽等。

官终梁州刺史。淳于棼:为唐李公佐著《南柯太守传》中的故事人物,叙述主人公淳于棼与二友酒醉、入梦,在大槐安国招驸马,任太守,煊赫一时,后因战败,公主又死,国王怀疑,有人构陷,被送回乡,梦醒时二友正在床边洗脚,即以虚幻曲折的故事情节,讽刺沉迷仕禄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场互相倾轧的情况。淳于朗:唐代黄县人,淳于难之弟,武德年间随兄难入朝,因以佐命,官菜阳剌史、后宰相,封燕国公。淳于难:黄县人,隋时据守文登。唐兴降唐,文登遂升为州,以难为刺史,封晋国公。淳于意:山东人,汉代名医,仕齐为太仓长,世称为太仓公或仓公。少喜医术,后为人治病,决生死多验。

文帝时,因故获罪,当处肉刑,其女缇萦上书,愿以身入宫为婢,代父赎罪,文帝悲其孝心,因废肉刑。

淳于缇萦:汉代名医淳于意之女,她的父亲医道很好,因被豪商诬告,判下肉刑的重罪。缇萦主动随父亲进京,上书朝廷,并自愿献身为奴,抵赎父亲的刑罚。

汉文帝被她的孝心所感动,终于下令赦免其父,并废除了肉刑的法令。

分布地区:

齐郡:西汉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

隋唐为青州北海郡。河内郡:楚汉之际(公元前3世纪末)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境内黄河北岸一带地区。治所怀县,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