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姓/弘姓|弘姓起源|弘姓名人|弘姓家谱|弘姓全国分布

弘姓

历史来源:「弘」源出:弘(hong)姓源流纯正,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祖上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弘演,是个被国君器重的能人。

弘演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弘字为姓,成为弘姓。

弘姓家族本来很昌盛,但到了唐代,唐朝皇族中李弘被立为太子,天下要避讳用弘字作为姓名。

于是弘姓就大部分改为李姓;另一部分改为洪姓。

隔了好几代人后,弘姓才被恢复,有些则沿用改姓后的李、洪姓。

故后来弘姓就成了历史上的罕见姓。

得姓始祖:弘演。

据《风俗通》上认为,弘姓是卫大夫弘演之后,汉朝时出了个叫弘恭的官。

又据《吕氏春秋·忠廉篇》上记载,狄人攻卫,追杀懿公于蒙泽,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等弘演赶到时,请求代替懿公,纳肝而死。齐桓公这件事之后,很受感动,于是在楚丘重建卫国。好一个忠心为国的赤诚臣子,勇者无惧得到了的最好阐释。

弘姓入唐后就比较少见了。

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

故弘演是弘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弘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弘姓起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他为卫国懿公的臣子,颇受君主的赏识,常委以重任,其后代称为弘氏。在唐朝,曾因避讳于皇室亲子李弘而改姓为李,但弘姓并没因此而灭绝,后来过了几代之后,弘氏子孙有复为弘。

秦代,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

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

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

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堂号纳肝堂:春秋时狄人攻卫,杀卫懿公。大夫弘演正在出使他国。听到消息后回国,寻找懿公尸体,已被狄人吃掉,只剩了一只肝。

弘演将出使请况向那只肝毕恭毕敬的作了汇报,然后拿刀破开自己的肚子,将懿公的肝纳入自己腹中,说:我来做懿公的躯体。

说完而死。【弘姓宗祠通用对联】〖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宗开弘演;秀毓太原。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弘姓的源流和郡望。

(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权臣通法;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汉沛县人弘恭,青年时因犯罪被处以腐刑,后入宫为中黄门(太监),宣帝时官中书令。精通法令,善写奏章。

无帝时与石显同时得皇帝信任,被委以政事,权倾一时。下联典指春秋时卫国大夫弘演,卫懿公之臣。卫懿公爱鹤成癖,无心于国家大事。

北方狄人攻打卫国,把卫懿公追杀于荥泽,吃了他的肉,丢下他的肝。

奉命出使他国的弘演回国后,见此情景,呼天抢地而哭,又剖开自己的肚子,把懿公的肝纳入腹中而死。贤吏传颂;义士纳肝。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弘启为官清廉,民颂其德。

下联典指春秋卫懿公为狄人所杀,食其肉而舍其肝,卫臣弘演觅尸得肝,乃剖腹纳懿公肝而死。〖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一如居士文名重;二宗禅师法术精。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诗画家弘斛,字恕斋,一字醉迂,号一如居士。善画山水花木,擅篆隶,工诗词,有《恕斋集》。

下联典指唐代高僧弘忍,佛教禅宗五祖,其弟子慧能、神秀,分创南、北二宗,为禅门南北宗之始。

画入三昧传名远;位列四公享誉高。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弘仁(僧人),歙县人,字渐江,人称梅花古衲。

善山水,初学一峰,晚法云林,尸主清又三昧。下联典指清代画家弘智(僧人),字无可,桐城人。

号鹿起,又号密之,明季四公子之一也。

弘毅宽厚人称道;演绎精深世赞扬。——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弘姓始祖弘演二字的嵌字联。

〖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剖腹纳肝,卫臣忠气不绝;遇亿吞石,通儒文思日新。——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见题头《一、姓氏源流》)事典。下联典指汉代名人弘成子(见题头《三、历史名人》)事典。大节著春秋,谁返乘轩之鹤;奇纵炎其面,遂为命世之儒。

——佚名撰弘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周代名人弘演事典。下联典指西汉弘恭事典。家族名人:历史名人弘演: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很被国君器重。

他奉命远使未归时,狄人突然攻卫,杀懿公,尽食其肉,独舍其肝。

弘演归,见而号曰:臣请为表。

因自剖其腹,先出己之五脏,然后纳懿公肝入己腹而死。后来,他成为封建社会忠君的典范。

弘恭:汉朝沛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在宦官,西汉宣帝、文帝时任中书令。他对朝廷规章制度很熟悉,并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能称其职。

元帝立,与石显并得信任,委以政事,继续重用,权倾一时,公卿皆畏之。

弘智:字无可,号墨历,别号药地和尚。

自受戒后,谢绝一切尘俗,沉浸书画之中。清世祖顺治9年(1652年)作意在笔外图。著有《通雅》、《炮庄》、《古今性说》、《浮山集》等。

康熙十年(1671年)卒。

俗名方以智,字昌公,号鹿起,又号密之。

安徽桐城人。

明万历39年(1611年)生,崇祯13年(1640年)进士,授捡讨。

早年参加复社,与陈员慧、吴应箕、侯方域号称明季四公子,明亡后出家改弘智名至卒。

弘仁:清画家,僧人。

俗姓江,名韬,字六奇(1610-1664年),安徽省歙县人。

明末生员,明亡后出家为僧,名弘仁,字渐江,卒後,人称梅花古衲。

擅画山水,师法倪瓒,简约疏旷,清幽冷峻。

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为新安画派的代表。

与朱耷,髡残,石涛合称清初四画僧。擅作黄山图,深得写生之妙,新安派黄山画派的代表人之一。

弘一:原籍浙江省平湖,寄籍天津。

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侯(1880-1942)。

幼年丧父,从兄受启蒙教育。曾赴日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

参加同盟会。

又和曾孝谷等人创立春柳社,参加话剧《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的演出。后加入南社。任教音乐和绘画。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

往各地讲律宗。

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有《弘一诗文选.词逊、《华严集联三百》等。

弘一已被定为我国历史上十八高僧之一。

弘成子:汉代名儒,据《西京杂记》:驻成子少时,好学,尝有人过门授一文石,大如燕卵。吞之遂明悟,而更聪敏,为天下通儒。

又五鹿充宗受学成子,成子一日病,乃吐此石。充宗受而吞之,又为名儒。

分布地区:太原郡: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初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