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是一个典故,就是说白居易未成名的时候去长安,当时有个文学老前辈名叫顾况,他对前来拜访的白居易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写着“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马上连声叫好,并说:“好诗!文采如此,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 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盛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意思是,能够写出这样的诗来,你就不怕长安米贵,容易在这都市居住发展了。
白居易十五岁那年,来到首都长安,带着他写的诗,去拜访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穿过热闹的街道,在一座院子前停住,敲了几下门。门开了,白居易说明来意,开门的人把他带到了屋里。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站起来迎接白居易,让他坐下。那老人虽然面带微笑,但又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他正是白居易早就想拜见的大诗人顾况。面对这个陌生的少年,顾况问道:“你是……”“我姓白,名居易……”白居易说着,连忙恭敬地递上自己的诗稿,“请您多指教。”
顾况见诗稿的第一页上写着“白居易”三个字,笑着说:“居易,居易,可是,长安的米很贵,要居住下去可不容易啊!”
白居易听了这句话,虽然知道老人是在跟自己开玩笑,但也羞得低下了头。这时,顾况已打开诗稿读了起来。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几句诗时不由得赞叹道:“好诗!”
白居易这几句诗,是歌颂荒原上的野草的。那些野草,一年一年从枯黄到青绿,哪怕被野火烧光了,只要春风一吹,就又很快长了出来,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顾况放下诗稿,称赞道:“你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在长安住下去也就不难了。刚才我是在和你开玩笑,不要生气。”听顾况这样说,白居易紧张的心情立刻消失了。他们一老一少,又亲热地交谈起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幼年因战乱避难江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进士,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担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与元九书》是他诗论的纲领,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
早期所作讽喻诗,如《新乐府》中的不少篇章,较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反映出人民生活的痛苦。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有《白氏长庆集》存世。
春秋时期,社会政治动荡,战争兵戎不断,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很多风云人物,军事、外交、政治、管理上的谋略也是前所未有的被孕育,而成语典故就是那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结晶。
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来到京都长安,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写着“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读到“离
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该故事在秦汉时期就已广为流传,汉代的画像材料中常能看到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成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