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首页/传统知识/五十六个民族/乌孜别克族/正文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简介|爱戴小花帽的民族

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乌孜别克族人不论男女,都爱戴小花帽——朵帕(doppa)。

    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历史上,中国对中亚乌孜别克人的称呼也大都冠以地名,如撒马尔罕人、浩罕人、布哈拉人、安集延人等,就是明、清两代对中亚各地乌孜别克人的通称,其中以安集延人之名使用最为广泛。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

族称

    乌孜别克族的名称,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在元史上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乌孜别克汗信奉伊斯兰教,在汗国内推行崇信伊斯兰教的政策,受到教众拥戴,国势一度强盛,声名大振,由此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居民被称为“乌孜别克汗人”。

信仰

    乌孜别克族很早就信仰伊斯兰教。自从十八世纪越来越多的乌孜别克族定居新疆以后,在喀什、莎车、伊犁、奇台等地由乌孜别克族民众捐献建造了一些较大的清真寺。各类宗教职业者是伊斯兰教活动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如阿訇、毛拉、卡孜、阿拉木、伊玛木、买曾等。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

    伊斯兰教对乌孜别克族的文化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乌孜别克族的青少年主要受宗教教育。旧中国的一些乌孜别克族学校实际上是宗教学校,被称为“经文学校”。经文学校由宗教职业者毛拉担任教师,以讲授阿拉伯语、《古兰经》和《圣训》为主要课程[2]。

服饰

    乌孜别克族的服装以男女都带各式各样的小帽为特点。乌孜别克族人不论男女,都爱戴小花帽——朵帕(doppa)。花帽多为硬壳,无檐,圆形或四棱形,四棱角的可以折叠。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

节日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

    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

    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

    每年春季,乌孜别克族还要举行“苏麦莱克”仪式,届时以村为单位,大家自带各种生食品集中在一起,用一大锅熬熟后共餐。在此过程中,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歌舞娱乐活动,预祝风调雨顺、人畜两旺。

礼节

    乌孜别克族十分讲究礼节、注重礼貌。人们之间,相助为乐,舍施为荣,友善为快。年长者被称为“阿喀”(哥哥),“阿恰”(姐姐),年轻者被称为“吾康”(弟弟),“森额尔”(妹妹)。平常人们见面,都要热情问候。按传统习惯,男子见面时,把右手放在左边胸前,点头鞠躬,并致问候;平辈女子相见时,双手抚胸鞠躬问候,有时还拥抱。长辈一般吻幼者脸颊而互致问候。现在握手礼已经越来越流行了,有的场合两种礼节并行。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简介|爱戴小花帽的民族

中华56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简介|爱戴小花帽的民族

乌孜别克族(境外称乌兹别克族),最早来源于14世纪时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乌孜别克族人不论男女,都爱戴小花帽——朵帕(doppa)。

乌孜别克族女性服饰特色简介

乌孜别克族女性服饰特色简介

乌孜别克妇女很会打扮自己,款式独特,美观大方。春、夏、秋季一般戴被称为“朵皮”的小花帽。青年女子戴色泽鲜艳的“朵皮”,并在上面罩一条明丽的花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