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故事非常吸引人,而且其中描写的那些好汉也非常令人喜爱,特别是梁山泊108人在山上称兄道弟的兄弟情义非常感人。可是人无百日好,梁山英雄们也不例外:这些豪杰在独霸一方后选择了投降朝廷,结果最后大多数人都被奸臣害死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英雄们的悲剧都是「投降派」的「梁山老大」宋江的招安举动所一手导致的。其实再仔细扒一扒这部名着后,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梁山泊的真正老大并不是宋江,其实另有其人,而是他一手毁了山寨与众好汉。
这宋江宋公明本是朝廷命官,准确地说只是个郓城的小公务员一枚。不过这位小吏却饱读诗书,又一生豪气,加上他仗义疏财,所以在江湖上非常有名,并且被人称为「及时雨」。可是宋押司既然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就难免触犯法律,因此他曾为了晁盖而踩了法律的「雷区」。最可气的是,他的违法证据还被情人阎婆惜给发现了,而他也一不留神失手杀了阎小姐姐,这样宋江就被发配到了江州。本来剧情到了这里也就告一段落,结果宋老板却贪杯后写了反诗,这样才把自个儿整到了梁山泊。
那时候,梁山最大的头领是晁盖,宋江上了山只能排第二。然而由于晁盖健在,因此当时梁山最有说话权的有晁、宋、吴、公孙4人之多。晁天王的治山理念为「占山为王」的土匪思想;宋江为有知识的官吏;公孙胜属于闲云野鹤的出家人;而吴用是那种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身为「四大天王」之一的吴用与宋江的特点比较接近,因此他选择了培养宋为老大的方法,并一步一步把宋押司在梁山的威信弄得盖过了晁盖。
再后来,晁天王觉察到了其中的猫腻,于是亲自攻打曾头市,希望可以找到些存在感,但他却不幸「舍身成仁」。晁盖临死前,特地留下了「谁替他报仇就可做老大」的遗言。本来按这个遗嘱的话,卢俊义应该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可吴用却拥立宋江当上了梁山老大。宋、晁2位老板的出身不同,所以他们的治山理念也不一样;但宋与吴的思想却比较接近。所以吴用对于宋江的招安计划十分赞成,而吴最后也帮助宋成功招安。
看完《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及整个梁山的人基本对于吴用的话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从受招安,再到各种平乱活动,整个梁山泊都由吴大军师出谋划策。讨方腊,梁山108将死了72人。再等到这些人回了京城,奸臣们又趁机害死了宋江、卢俊义,最后轰轰烈烈的梁山就这样被整得没了。而吴用最后也在宋老大的坟前以死谢罪了。
看到没有,可以这么说,山寨真正的背后老大不是宋也不是晁,而是他吴用。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是吴大军师在出谋划策,甚至连招安这样的大事也是他在从中推波助澜。当然吴用也不是坏人,他的原意是带领梁山泊取得更多的成就,做到青史留名,可是险恶的奸臣不会给他机会去实现理想。所以在看到众兄弟相继死去后,吴用心中充满了愧疚,同时也心灰意冷,最后才上吊自尽。
看完《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及整个梁山的人基本对于吴用的话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可以这么说,山寨真正的背后老大不是宋也不是晁,而是他吴用。
扈三娘本来生于富贵之家,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最后不但被迫上梁山,还嫁给了矮脚虎王英,最后死于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可以说比潘金莲还惨。
人才,不管从古到今都是有很多。《三国演义》历来为人推崇,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智慧经久不衰,而政治军事集团的“抢人大战”,也体现了魏蜀吴在吸引人才、识别人才、运用人才的韬略
我们关于上古的“记忆”,多半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按照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先生的研究,上古历史是“层累的造成的”,具体形式一如“积薪”)。
清朝统治的最后一天不过是一种象征,这时的清朝早已经气数已尽,袁世凯也早已有取代之心,他也早已经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之后孙中山先生的退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很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的面积有489万平方公里,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而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
英雄终有落幕的一天,66岁高龄的成吉思汗,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境内的清水县病逝。成吉思汗去世后,《元史》上对此事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
《世说新语》说:“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诞,字公休,是青龙年间中原名士“四聪八达三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