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保是谁?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蒙古伯也台部人,元朝末年将领。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占大都,扩廓帖木儿自山西退至甘肃,在沈儿峪被明军击败后于至正三十年(1370年)北奔和林,辅佐北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力图光复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1372年)大破明军于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天下奇男子”。后卒于哈剌那海之衙庭。
元末以来一直流传王保保是河南沈丘的汉人、元顺帝赐名扩廓帖木儿的说法,就连明朝颁布的《谕中原檄》中也以“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来讽刺王保保。
但据1990年洛阳出土的赛因赤答忽墓志铭显示,扩廓帖木儿是王保保的原名而非赐名,他也并非汉人,而是蒙古人,该墓志明确记载:“公讳赛因赤答忽,系出蒙古伯也台氏。其先从世祖皇帝平河南,因留光州固始县,遂定居焉。……配佛儿乃蛮氏……子三人,长扩廓铁穆迩,生而敏悟,才器异常。幼多疾,忠襄(即察罕帖木儿)以母舅氏,视之如己子,遂养于家。”
由此王保保的身世得以澄清,他的父亲是元朝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蒙古伯也台人,世居于河南光州固始县,母亲是出身乃蛮部的察罕帖木儿的姐姐。而他的汉名则是“王保保”(一说“保保”是蒙古或色目人的名字)。
爱猷识理达腊和王保保在和林会合,君臣为了匡复元朝的大业,捐弃前嫌,重归于好。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续以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商讨恢复之计。明朝将王保保视为心腹大患,认为“王保保狡猾狙诈,使其在,终必为寇,不如取之,永清沙漠”,所以便有了宣光二年(1372年,洪武五年)的明军三路北伐行动。
15万明军分为三路,中路大将军徐达由雁门直趋和林,摧毁元朝的指挥部;东路左副将军李文忠由居庸关至应昌,然后直扑土拉河,从西北面袭击和林;西路征西将军冯胜出金兰取甘肃,作为疑兵,令元朝摸不清明军的真实目的。面对明朝一口吃掉北元的企图,王保保沉着应战,他用诱敌之计将明军逐渐引入其纵深。
徐达的先锋蓝玉出雁门后,在野马川遇到元军,追至乱山,取得了小胜。接着到了土剌河(今图拉河),遭遇王保保,王保保佯败后逃走。他亲自率领小部队且战且退,把明军引向和林,而他手下的大将贺宗哲率领主力在和林以逸待劳。
最后王保保与贺宗哲会合,在漠北成功伏击明军,明军战死万余人(一说数万人)。东路军李文忠一直打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接着在土剌河击溃哈剌章等,进至拉鲁浑河(今鄂尔浑河)畔的称海,被元军包围,李文忠勉强撤退,损失惨重。只有西路明军冯胜取得胜利。这次战役挫败了明军的锐气,保住了北元的命脉,是王保保所取得的最辉煌的战绩。
此役对明朝造成很大的阴影,“自是明兵希出塞矣”;而元昭宗也高度评价王保保使元朝“几于中兴”,更加倚重他。
但是王保保回天乏术,难以对明朝发动全面攻击,只在宣光三年(1373年,洪武六年)在长城沿线发动一些小规模的骚扰。
明太祖朱元璋对王保保十分重视,他曾大会诸将,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此后他的事迹无考,史书只记载他在宣光五年(1375年,洪武八年)八月死于哈剌那海(一说哈剌那海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不过哈剌那海的蒙语意思为“黑狗”,也有可能是一个人名)之衙庭。
然而,高丽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十月收到了“都总兵、河南王、中书右丞相”王保保的信,从信中提到“令先君(恭愍王)去世,今已二年”及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五月北元派到高丽的使者抄儿志来看也应是写于当年,似乎王保保在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时还活着,可能是明朝史官在修实录时归错了王保保去世的年份。
总之,宣光六年(1376年,洪武九年)以后再无王保保活动的记录。
王保保是谁?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察罕帖木儿遇刺身亡后,他独当一面,并卷入元廷党争及军阀混战,曾被封为河南王、中书左丞相。
看完《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宋江及整个梁山的人基本对于吴用的话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可以这么说,山寨真正的背后老大不是宋也不是晁,而是他吴用。
扈三娘本来生于富贵之家,她是梁山第一女将,最后不但被迫上梁山,还嫁给了矮脚虎王英,最后死于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可以说比潘金莲还惨。
人才,不管从古到今都是有很多。《三国演义》历来为人推崇,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智慧经久不衰,而政治军事集团的“抢人大战”,也体现了魏蜀吴在吸引人才、识别人才、运用人才的韬略
我们关于上古的“记忆”,多半都是后人想象出来的(按照古史辨派大师顾颉刚先生的研究,上古历史是“层累的造成的”,具体形式一如“积薪”)。
清朝统治的最后一天不过是一种象征,这时的清朝早已经气数已尽,袁世凯也早已有取代之心,他也早已经掌握了实际的权力,之后孙中山先生的退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契丹是中国历史上很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的面积有489万平方公里,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而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